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封頂
訪問次數 : 發布時間 :2025-01-15
1月13日,中建八局承建的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二標段)舉行主體結構封頂儀式,標志著項目全面進入二次結構、機電安裝及裝飾裝修階段。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都海江,常務副院長婁瑋,副院長王躍工,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羅先良,紀委書記李峻,中建八局副總經理、華北分局黨委書記、局長許向陽及各參建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都海江指出,202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加強工作統籌,嚴把工程安全關、質量關,加快推進后續工程建設,奮力實現各項節點目標。
許向陽表示,中建八局將積極踐行央企責任,加強總承包管理,打造經得起檢驗的平安故宮、精品故宮,將項目建設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亮麗文化名片。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二標段)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總建筑面積超6萬平方米,建設內容為文物展示用房,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文化設施、中央和國家機關在京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故宮博物院“平安故宮”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啟用后將成為集保存、文化傳播觀眾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擴大現有故宮文物展出空間和數量,提供數字化和高科技的展陳功能,與故宮博物院形成優勢互補,更好傳承中華文脈。
為承載“百年故宮”的重要使命,項目以“穩”字為建設理念,在2.73萬平方米的地基內澆筑了1600余根灌注樁,確保建筑地基堅實穩固。項目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復合減隔震技術耦合分析模型,在建筑基礎與上部結構之間巧妙設置325個大型隔震支座,配合勁性結構、粘滯阻尼器以及抗拉裝置的多重組合,可隔離80%-90%的地震能量,確保文物在安全環境中妥善保存。
建筑三面環水,易發生地下水滲漏問題,對防水施工質量要求極高,通過應用丙烯酸防水涂料與能實現0.6mm自我修復調整的“自愈和混凝土技術”,打造“可柔可剛”的防水涂層,形成一道厚實耐久的“防水長城”,確保項目百年防水“零滲漏”。
為更好展現故宮傳統文化元素,項目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幕墻、金色鋁合金圓管和鋁板屋面,集高強度、高韌性、高耐久性于一身,形成對UHPC飾面故宮紅防褪色技術,還原金頂中正、紅墻連續的“故宮味道”。
項目踐行“掛圖作戰、適時生產”理念,制定“總、年、月、周”四級計劃,大宗材料進場、大方量砼澆筑等重要工作節點均提前策劃,落實全員各區域網格化管理,現場同時作業人員高峰時超800人,保障結構沖出正負零、主體封頂等關鍵節點順利完成。
項目利用AI、5G、云計算、IoT、大數據等智能建造技術,構建起覆蓋項目整體的數字監測體系,實現安全標準化、管理實時化、信息智能化,用科技為項目建設提質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