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標桿工地觀摩走進故宮北院區項目
訪問次數 : 發布時間 :2024-11-01
為深入推進北京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質量和智慧管理領跑者制度建設,推動發展具有建筑行業特點的“新質生產力”,提升建筑企業安全質量管理及施工現場管理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10月29日至31日,2024年北京市安全質量及智慧管理標桿工地觀摩學習活動走進中建八局承建的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
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文化設施、中央和國家機關在京重點建設項目,中建八局承建的二標段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建成后可擴大現有故宮文物展出空間和數量,建設數字化和高科技相結合的現代展陳功能,與故宮博物院形成優勢互補,更好傳承中華文脈。
本次觀摩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辦、中建八局承辦,共設傳承經典、黨建引領、工友新村、智慧建造、樣板引領、精品建造、標桿引領七大展區,全方位展示了項目關鍵技術和智能設備應用,為行業交流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
文旅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市住建委總工程師、二級巡視員,安全質量監督總站站長魏吉祥,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都海江;中建八局副總經理,華北分局黨委書記、局長,雄安分局局長許向陽,華北分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曹鋒斌,華北分局副局長王誼,以及北京市及各區住建部門相關負責人,全市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各工程項目代表等2000余人參加觀摩。
項目堅持黨建引領,打造“建證·一建如故”黨建工作品牌,融合故宮文化元素,建設仿古花園式辦公區,設置黨員活動室、青年之家職工書屋、工友幸福村等載體,打造豐富項目隊伍組織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實踐場所,助力項目高效建造、完美履約。
項目應用塔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實時測量機器人、鋼結構焊接機器人、安全教育一體機、吊鉤可視化等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及質量。
應用“瓴眸·智慧工地平臺”,通過BIM+智慧平臺進行統籌管理,充分利用AI、5G、云計算IOT、大數據等智能建造技術,實現安全標準化、管理實時化、信息智能化。
項目堅持全員履職夯實基礎管理,強化安全管控,應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板幕墻系統、隔震支座、梁柱攔茬點標準化做法、丙烯酸涂料防水、機電安裝樣板等,通過樣板先行,明確施工標準,確保項目建設“一次成優”,助力建設精品故宮、平安故宮。
建設過程中,項目采用多項關鍵技術為文物的長期保存和建筑防潮穩定提供安全保障。抗震護盾:運用多維多點復合減隔震技術,通過在建筑基礎與上部結構之間巧妙設置325個大型鉛芯隔震支座,配合黏滯阻尼器及抗拉裝置的組合作用,有效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極大減少地震時建筑的晃動幅度,有力保障建筑結構穩定性,實現文物保存環境的安全可靠。
防水長城:應用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內置聚酯長絲無紡布增強胎體,采用浸漿濕貼工法,通過“皮膚式”防水技術,打造“可柔可剛”的百年耐久防水涂層,實現百年故宮防水“零滲漏”。
低碳基石:優化配合比,精心選用環保型原材料,歷時四個月實驗論證研發低碳長壽命高性能混凝土適配技術,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成功降低了水泥用量,為建筑的長期使用提供了可靠,保障引領未來建筑材料的發展方向。
自愈奇跡:研發應用百年自愈和混凝土技術,模仿生物組織損傷愈合的機能,在混凝土傳統組分中復合特殊組分,在其內部形成自修復系統,能實現0.6mm自我修復和調整,確保建筑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
清水神韻:工程框架柱采用方圓扣緊固件+覆塑模板組合體系,在保證截面尺寸的同時,提高觀感質量構件實體,達到清水混凝土效果。
水潤呵護:應用水能量混凝土養護膜,以高分子材料為主要成分,含特殊保水結構通過吸收和釋放水分,為混凝土營造適宜濕度環境,促進水化反應,有效減少混凝土早期收縮裂縫的產生,提高抗滲性及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