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繪就美麗河湖新畫卷!
訪問次數 : 發布時間 :2023-10-16
近年來,建筑3D打印技術因其在大曲面跨度/空間異型建造、無模高效施工、數字化精度管控等方面的優勢,被認為是建筑產業智能建造轉型的關鍵環節,以及助力建筑業“雙碳”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
近日,八局建投聯合中建八局智能建造3D打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計、打印與裝飾的水利河道景觀部品,成功應用于德州市城區河道美麗河湖建設項目,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建筑3D打印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數字制造技術,以三維數字模型為基礎,通過精確打印控制系統,將建筑材料層層堆疊成型形成建筑構件或整體建筑,在降低人力投入、縮短建造周期、提高施工精度,減少施工噪音和環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德州市城區河道美麗河湖建設工程是德州市“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項目,包括對沿線28公里堤頂路的升級改造,項目將堤頂道路分成四段,根據春、夏、秋、冬四種主題分別設計種植不同的綠植景觀,每隔一公里設置二十四節氣石刻碑,在提示距離的同時,提升了道路景觀的文化內涵。同時,還將打造獨具特色的錦繡水廊,形成10個水文化主題園。
該批水利河道部品在設計中充分融入智慧水利、生態水利、美麗河湖等元素,同時契合馬拉松“青春·運動”主題內涵,通過將線條紋理與水利河道周圍景觀的融合,滿足項目數字化集成、定制化設計與智能化建造的需求。
建造過程中,將3D打印技術與自動化上料系統聯動,在實現復雜結構高效成型與無模化施工的同時,輕松實現供料端無人化供料施工,降低了現場勞動力成本。
此外,打印中通過精確控制材料使用,采用鉅泥固廢再生材料,實現了綠色低碳和環保可持續,相比于傳統水利河道景觀建筑,建筑3D打印景觀部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經濟性,更好的耐久性和自然環境適用性,栩栩如生的動物景觀雕塑、時尚動感的運動標識、水波漣漪的景觀花壇,通過3D打印技術精準“繪制”出來,并布置在1.2公里長的水利河道沿線,實現了“二十四節氣繪錦繡水廊,二八畫卷穿碧水明珠”的設計效果。
未來,建筑3D打印技術將在泵站、水閘、防洪墻、防護堤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應用,為智能化水利設施、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發揮更大作用。